——记穆振同与他的乡村义务书法学校
在石家庄市无极县的穆家庄村,有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说他普通,是因为三间平房,四方小院,与河北平原上的这个普通村子里其它院落没有多大区别。但他却又与其它院落截然不同,那就是充溢在这个小院里浓郁的艺术氛围,独特的书法气息。高雅的书法艺术与淳朴的乡村风情揉合在一起,让这个普通的小院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圣地。
穆振同,笔名云龙,毕业于中国书画学院,今年76岁,退休前是无极县电力局实业公司总经理。穆振同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就喜欢书法艺术,虽然工作繁忙但一直勤练不辍,练就了深厚书法艺术功底。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之后,穆振同把书法当成了自己的专业,全身心投入了书法练习和创作。多年来,他勤学苦练,博众家之长,独创属于自己书法艺术体系,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并屡获殊荣。前些年,他还经常随国家对外文化艺术团出访东南亚、欧洲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书法艺术交流活动,其作品远销海内外,并且受到海外华人书法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和收藏。
穆振同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在退休之后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最擅长的就是书法,那就义务为孩子们教书法吧,既能陶冶孩子们的艺术情操,又能让书法艺术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广大。于是,从退休那天起,穆振同的义务书法培训就在他老家的院子里开始了。近二十年来,穆家庄村穆振同老人的这个院落,就有着别人家院子不同的风景。简单而整洁的书法练习室,用门板和木板搭建的课桌,院子里屋子里摆放的满满当当,用小油漆筒改造成的小板凳,木器厂下脚料制成的镇尺,成了学生们的学习工具。而日常花销最大的笔墨纸张,全由穆振同老人免费提供。这些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环境,并没有影响学生们对书法爱好的热情。在这个小院里,有刚刚几岁的小娃娃,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书法爱好者。有本村的学生亦有其它乡镇的学生,还有从石家庄市里专门赶来学习的学生,甚至还有湖北和四川打工者的子女。他们虽然年龄不同,地域不同,但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都成为了穆老师的学生。
王玉海是无极县郭庄镇变电所的职工,他在工作之余也喜欢练习书法,但是苦于没有名师指点,书法水平的提高一直难于突破。王玉海其实早就想来找穆老师求教,但是担心穆老师的名声太大而遭拒绝。直到去年真见到穆老师时,才发现他不仅没一点架子,那么平易近人,更是对学生毫无保留精心指导。王玉海动情地说:“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怎么运笔,怎么收笔,笔画的长与短,字体结构的宽窄,书法作品怎么布局,怎样书写这个字才会更加美观等等,穆老师都逐一点评和指正,真的让我们这些人受益匪浅。”
“在我们无极县穆老师写字好是远近闻名,慕名前来拜师学习的人数不胜数,我是去年才过来学习的。”今年16岁的何文静,无极县杨坊村人,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采访中她向记者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从前自己因为写字潦草,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取笑,因为自己性格属于急性子有时气的偷偷哭鼻子。后来在妈妈建议下试着接触练习书法,刚开始自己始终静不下心来,慢慢的在穆老师指导下对写毛笔字产生了兴趣,因为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经过近两年来的练习,不光是书法,就连我的学习也有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们班的黑板报,基本都是由我包办呢,这都离不开穆老师的教诲。”
据穆振同老人介绍,目前每到周末来这里的学生多时就有七十多人,到寒暑假人就更多了。有村里放假的孩子,有专门从外地赶来的书法爱好者,还有许多中小学校里的老师。近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教书法,老人粗略的算一下,累计下来教过的学生已经约有1200多名。
穆振同老人不仅书法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为人朴实善良,平易近人,深受乡亲们的敬重。村民们有来求字者,老人都是有求必应。用老人的话说,我也就是会写写字,别的也帮不上乡亲们什么忙,所以只要我能做的我就一定不会推脱。
村子里无论谁家有喜事或者建厂开店时,老人都会送上一副书法作品以示祝贺,作为纪念。老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村里无论谁家有红事喜事时的礼单老人都会帮其精心制作,穆老师把看似平常不过的礼单,当艺术品来制作,字迹优美,布局合理,画好格式,随礼的人名都认真书写,整个下来就是一副书法作品,故此很多人纷纷把礼单当成纪念品来收藏。
“乡间写大爱,书坛育桃李”,一位学员为穆振同老师纂写了一副对联,感谢老师数十年义务教育书法的无私奉献。这是一千多名学员的心声,也是周边无数乡亲们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