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评论家王进玉近日发文说,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先决条件之一理所应当要具有工匠精神,要具备高超的技艺。但倘若反过来说,能工巧匠一定是艺术家吗?当然不一定是。你是能工或是巧匠,但你未必就是个艺术家,也可能只是个画工、画匠或者书工、书匠。因为一旦成“家”,除了歌技、舞技、演技、画技、书技之外,还必须讲求综合素养。也就是说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除了要具有能工巧匠般高超的技艺之外,还务必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修为、丰厚的学识、宽博的学养、相当的成就,以及对家庭、社会等的担当。
碑刻文物亟需保护
艺评人刘文涛近日发文说,在我国古代遗存的浩繁文物中,碑刻无疑是其中的大宗,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都占有重要的分量。古代碑刻文物除了一般文物所具备的保护难题外,还有其自身保护难点,如碑刻本身沉重,移动不便;或数量多,分布散,或年久残损,文句缺失,难引起人们的关注等。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碑刻作为文物家族的大宗,我们没有理由任其损毁,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在科学完善的保护前提之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并合理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艺术品电商更需互联网思维
学者王槄近日说,和其他的电商行业相比,艺术品电商更需要加强互联网思维,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收藏群体的小众化,他们都有自己的圈子,外行人很难进入。二是,线下拍卖业太强大了,艺术品电商份额微乎其微,虽然有国美、苏宁、淘宝等大企业已经进入艺术品市场圈地,但是,目前并没有一家艺术品电商能够一枝独大,艺术品电商竞争才刚刚开始,而互联网思维正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所以,艺术品电商更需要拥抱互联网思维,以避免被互联网一波又一波的大浪所淘汰。
保护文物不是简单的“圈养”
董晨近日发文指出,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认识得不全面,即使是一些文保热心人士往往也只是把保护文物片面理解为“留住老的东西”。其实,文物保护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文化领域,还有着“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意义。保护文物,其目的不在于“守旧”,更在于传承,把这份属于全民族的文化记忆传下去。文物往往饱含着各种文化信息和文化符号,所以,文物保护并不是简单地画一道红线,把文物“圈养起来”,供之于庙堂之高,那样,也就失去了文物保护的实质意义。而是要通过各种措施,让更多的民众在亲近文物中读懂历史,读懂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记忆。
|